教孩子说话,切勿触碰这三大禁忌!
1、不要万事包办
很多家长以看懂孩子需求为荣,宝宝想喝水,让孩子指出来都算是傻妈,应该孩子眼神一过去,水就到嘴上了。这样宝宝也就不需要语言表达,给你眼神自己悟吧。
2、不要跟孩子卖萌
童鞋,脑斧,兔几,大飞狼,灰机等等孩子自己发明的词语,被家长无限重复,孩子不清楚正确的发音,又觉得自己在被嘲笑,从此不想说话了。
3、不要用重叠词
脚丫丫,小裤裤,吃饭饭,睡觉觉,这些词到底是逗谁呢?孩子如果只能说一个字,那可以是“脚”“裤”“吃”“睡”,慢慢加成两个字就够了,重叠词等于让孩子不断学新东西又不断舍弃不用,走太多弯路。
在生活中,确实有些孩子说话晚,有一部分孩子的表现属于正常范畴,不需要特殊干预治疗,但这种情况毕竟是个别案例。专家指出,1-2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高峰时期,家长切不可大意,而应提高警惕,如果发现孩子存在说话晚的情形,及时寻找专业医生和专家对孩子的语言发育状况做出全面、系统的正确评估。但现实中不少家长却依然抱着孩子可以自愈的心理安慰,放任自由,置之不理。等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,或者五六岁说话不清楚,这才急于求医,往往延误了矫正康复的较佳阶段,较终承受痛苦的依然是孩子。
说话的不一定都是笨
语言发育迟缓的形成原因很多,先天发育方面的听障、构音器官疾病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、感统失调、智力低下、粗大动作发展不到位、ASD谱系障碍等都能造成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。不过并不是每个不说话或说话晚的孩子都是智障,具体的原因得经缜密的医学检查和分项的能力发展评估才可确定。